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过大陆的台胞超过2500万人次

时间:2015-10-26 19:58来源:网络 作者:敦化信息港 点击:
两岸人员的往来与各项交流的开展是沟通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以来,两岸人员往来迅速发展,对两岸人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感情和文化凝聚力、增进对

两岸人员的往来与各项交流的开展是沟通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以来,两岸人员往来迅速发展,对两岸人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感情和文化凝聚力、增进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有良好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岸人员往来的阶段与特点

从1949年到1979年,两岸人民基本处于一种人为的隔绝状态,在这段时期里,极少数台湾同胞受到中共中央对台政策的感召,在乡情亲情的驱动下,通过迂回、间接、秘密、零星的方式前来祖国大陆探亲、访问。自1979年后,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包括停止炮击金门、马祖,停止向台湾、金门、马祖空飘、海漂宣传品,并陆续在沿海建立了台湾渔船停泊点和渔民接待站,为台湾渔民探亲、渔船避风、加油和补给做了很多服务工作。迫于岛内民众强烈要求加强两岸交流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不得不于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自1987年以来,两岸的交流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从1987年到1991年,由于台湾当局禁止大陆人员进入台湾进行交流,两岸交流呈单向交流状态,主要是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1987年,台湾影视制片人率先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来祖国大陆拍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把祖国大陆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介绍给台湾民众。1988年2月,台湾著名女歌手在北京举办独唱音乐会,表达了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由于台当局的种种限制,这一时期仅有极少数大陆人员赴台交流。1989年6月,中科院地理所研究人员首次赴台交流。1990年台湾当局只允许6人赴台。1991年,大陆人员赴台交流也只有27人次。从1987年到1991年底,台湾当局仅批准40余名祖国大陆人员赴台交流。

(二)从1992年起,台湾当局被迫逐步放宽限制,大陆赴台交流人员开始增多。1992年初,中国科协在台湾高雄、台北两市成功地举办了“敦煌古代科技展”,观众达50万人次。这是大陆方面首次在台湾举办的展览。5月,中央民族歌舞团3名舞蹈家应邀赴台演出,这是大陆第一个3人以上的文艺团组赴台进行有偿演出。同年,分别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的著名老科学家应邀赴台湾进行交流访问,是台湾当局对大陆赴台人员实行歧现性身份限制的第一次突破。此后,中央芭蕾舞团、上海昆剧团、云南歌舞团、中央少儿合唱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中央乐团等相继赴合演出,在台湾岛内产生了极大反响,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从1995年至今。两岸交流进入了持续、稳定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时期。虽然在这个阶段两岸关系呈复杂多变的态势,但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迅速扩大,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了保障两岸人员往来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自1987年以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周到的服务性措施。在祖国大陆的热情欢迎下,来大陆的台胞一年比一年增多。1988年,台湾同胞来大陆的人次为45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都超过150万人次。截至2002年,来大陆的台湾居民已逾2500万人次,实际到过大陆的台胞约4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从大陆赴台的人数也有所增加。1992年为20人次,1995年达到5139人次,截止2002年底,去过台湾的大陆居民约20万人次。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人员往来不但人次逐渐增加而且人员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往来的目的日趋多样化,交流的领域日益广泛,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两岸交流发展迅速,人数、项目和内容大幅度增加。除大量台湾人员来大陆交流外,大陆赴台交流人数和项目数连年迅速增多。

其次,两岸交流人员的层次也逐渐提高。台湾经济界、科技界一些上层知名人士以及台湾当局的一些中高级人员相继来过大陆。大陆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包括许多名副部级以上人员以民间身份赴台交流,与台湾相关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就两岸交流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推动两岸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大陆人员赴台交流的项目大多都是一流水平的,甚至是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

最后,两岸交流的领域迅速拓宽。两岸交流由文化交流起步,现在已发展到教育、体育、社科、影视、科技、卫生、宗教、民间信仰、金融、税务、航天以及工农业各部门等广泛的领域。还有,两岸交流的内容逐渐向深层次和专业化发展。以文化交流为例,从1993年底开始,已由比较单纯的有偿演出延伸到学术层面,包括应邀赴台讲学、传授技艺、导戏排戏、指挥音乐会、合作演出大陆优秀剧目和参加文学、诗歌、传统文化等文艺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日趋深入,祖国大陆许多学术团体和科研单位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规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学术交流项目。两岸学者通过学术研讨和实地参观考察,增进了解,增加共识,研讨内容不断深化和务实,学术水准不断得到提高。专业化学术交流和科技产业交流增多,已从一般参观、访问上升到讲学、技术指导和合作研究。

两岸人员往来与交流的主要形式

十几年来,两岸交流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除了经贸交流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交流:

两岸教育交流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可以加强两岸学术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师生和教育界人士的交流和了解,推动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台湾民众和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目前两岸教育交流主要以师生间的互访及学术研讨为主,尤其以大专院校间的交流,最为频繁。至于高中以下各级学校间的交流,由于年龄层次较低,交流形态较为单纯,以师生互访、比赛及观摩为主。现阶段两岸师生主要交流形态如下:

(一)组团参观访问。台湾岛内大专校院中最早组团赴大陆访问者为淡江大学,该校自90年代起就到大陆访问,之后,其它大专院校陆续组团赴大陆访问,迄今已有一百多个系所曾访问大陆学术研究机构。在中、小学方面则有“和平小天使”、淡江中学等学生团体赴大陆访问。大陆方面组团去台湾访问的情形并不普遍,但也有北京大学、“和平小天使”以及北京四中等学生团体去台交流。另外,两岸青少年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如台湾青少年来大陆参加内蒙古探险夏令营、海峡两岸体育夏令营、两岸青少年“三峡笔会”等;祖国大陆少儿杂技团、广西小桂花艺术团等、高中男篮和女排等青少年交流团组团赴台演出、比赛和交流。

(二)两岸高校学术交流相当频繁。交流的基本形式有讲学、互派学者进行短期学术考察与访问、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其中举办学术研讨会是最常见也是最活跃、最普遍的交流形式。多年来,两岸学术界分别在两岸举行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影响较大的如“两岸产业分工研讨会”、“迈向21世纪两岸关系研讨会”、“海峡两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台湾开发史研讨会”等。1990年以前,台湾当局只允许台湾学者访问大陆,不允许祖国大陆学者访问台湾,两岸教育交流是单向进行。1991年,台湾当局有限度地开放祖国大陆学者赴台交流。近来,两岸学者交流已由学术访问、合办学术会议,发展到互聘讲学和合作研究等,人员往来有所增加,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层次逐步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