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敦化市科普大集暨敖东大市场农资展洽会见闻

时间:2015-03-27 09:09来源:网络 作者:敦化信息港 点击:
中国在线走进中国地方现场,报道国内资讯,打造《中国日报》中文版,就最新的国内各地政治要闻、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社会责任做多角度报道,独家评论,提供精彩

每年一届的科普大集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恰逢一场大雪也应期而至。迎着瑞雪,来自敦化市全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八方的农民相聚大集。他们答疑解惑、 热情没减、兴趣不减,人们相互交流、探讨着……

风雪挡不住

大集上,来自黄泥河镇参观团格外醒目,20余人当中有很多是知名的灵芝专家,食用菌大王、人参状元、木耳大户等各路“豪杰”。他们在科普大集的人群中,探寻新的信息。三道泉村刘大水全家5口人,迎着大雪被他用四轮车拉着到了现场。他说要让儿子、儿媳到大集上看看,感受一下,见识见识什么叫“学问”。一旁的儿子刘林抱着一捆材料高兴的说:“今年我们没有白来,没想到科普大集上的资料会有这么多,另外过去只在电视和材料上出现的专家名字。今天我们都见着面了。他们给我很多资料,要带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再找一个好项目。同样大蒲柴河镇镇长田东辉率领20余人的农民团匆匆前来,他说今天雪大路滑,距离远、能见度低,为了及时赶到,他们一早6点多钟就开始动身了,目的就是赶上大集开幕式,让农民多掌握一些科普知识,为致富打下基础,一旁的一位农民连连称是,他风趣地说,风雪挡不住,大雪预示着我们通过这科普大雪兆到丰收的一年。

农机赶大集

“眼下又到春耕时节,科普大集来得真是太及时了!”一位大桥乡的张大爷对记者说。在农机销售现场,记者了解到,随着春耕的推进,广大农民朋友对各类农机、生物制剂购买需求强烈。在举办的农业科普大集上,近千种农用物资吸引了大批农民的眼球,农民详细了解农资性能和价格,询问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记者看见,一台台崭新锃亮的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整齐地排列在一旁,前来购买农机具的农民早就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记者看见,一台台崭新锃亮的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整齐地排列在一旁,前来购买农机具的农民早就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来自沙河沿镇的李大爷看中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向经销商提出要上去试试。经销商也乐得做个现场广告,满口应承。“突突突……”机器发动,李大爷美滋滋地坐在驾驶室里,开着拖拉机在现场转了半圈。“这台机器用于农田作业,夏秋两季就能挣回3万多元,农闲时还可以用它搞搞路面工程施工赚点钱,争取两年收回成本!”老李竖起两根手指,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今年春耕农机投入量明显高于往年,农民对农机设备的购买力增强。其中有一位大爷正推着一个小型机械向农民推销,现场围观的人特别多,记者也跟了上去,他说:“这叫中耕犁,在平地和山地都可以运作,加22块钱的柴油,可以耕4亩半地。”小小的中耕犁得到农民的喜爱。据农机局农技推广站负责人介绍,农户春耕购买农机热情高涨,多数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全市农机市场已有20多家农机公司,农民选择余地大。

科技变热门

在科普大集现场,科学技术推广成了今年最热门的主题之一,在有关科学技术的展台上琳琅满目的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新科技知识和实用方法,广大农民群众纷纷在展台前领取手册,询问有关农业新成果的问题。在市农机站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一些农民纷纷询问新的农业播种技术和耕地保护技术,农机站的杨科长介绍说,今年最新推出的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是将收获后的玉米杆保留在地里,然后在第二年春耕的时候将种子直接投放到地里,减少春耕工序,而且在中期可以固土并且保证粮食增产。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耕作时间而且对于保护耕地,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赵大爷是大山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在了解了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后,告诉记者,原来自己家在春耕期间都用的是老方法,费时费力还不省钱,在今年的科普大集里,看到了农机站新的播种技术后,感觉特别实用,准备在今年用新技术来进行耕作,效益一定会比往年大有提高。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也是今年科普大集的一大亮点,心理咨询协会通过板报展摆、社会科学资料分发的形式向市民们介绍有关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就各种社会科学问题为群众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

不尽的收获

来自青沟子乡的人参状元、致富带头人李照清一边收集相关资料,一边与相见的熟人打招呼,并不时地就人参产业解答相关问题。此次前来,他有一个想法,一个是通过这个平台向群众推广她的人参产业技术,另一个是,他在专研种植西洋参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她想借助这个平台和一些种参高手、科技专家达成联谊,进一步把西洋参产业上做大做强。被称为多元化经济带头人的江源镇二合店村刘喜春通过种植贝母、药材收入8万多元,后来又开办了贝母、果仁加工,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近一年又开办了梅花鹿养殖,年收入8万元。此次前来他又发现多项“商机”,他与许多专家留下了电话号码和地址,以此来进一步把“商机”抓到手。敦林下岗职工姜鹏对记者说,过去他对林下种植木耳充满信心,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资金和种植经验,一直没敢动手。在2010年,在第五届科普大集上,他意外的知道了政府出台多项贷款扶植政策,同时又获得了种植木耳的先进资料,从此他贷款5万元,承包当地2公顷林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几年来,他通过种植林下木耳以收入20余万元,他说:“这个收获得感谢政府创建了大集平台,希望今年通过这个平台会有不尽的收获。”

来源: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记者 刘明太 通讯员 许忠文 马粼) 编辑:许银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