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吉林敦化:探索“一线”工作法彰显组织工作生机活力

时间:2012-03-31 16:20来源:网络 作者:敦化信息港 点击:
吉林敦化:探索“一线”工作法彰显组织工作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新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近年来,吉林省敦化市委组织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实行“一线工作法”,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上,切实使组织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探索与实践·“一线工作法”在实践中闪光

  形象在一线树立——打造基层过硬的组工队伍。为树立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组工干部良好形象,打造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他们扎实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系列活动,努力在增强党性、规范品行、提高素质、树立形象、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干部任用、基层党建工作等党员群众最希望干部工作、组织工作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努力建设“模范部门”。努力打造“阳光组工”,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社区(村)党组织换届工作流程》等15项工作流程,面向服务对象公开。建立了敦化党建网,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党员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党建网上面向社会公开。率先开展“双争”(争创好班子,争当好公仆)“四好”(好班子、好班长、好副手、好队伍)活动,积极开展大兴“五种风气”(学习钻研之风、开拓创新之风、敬业奉献之风、团结和谐之风、廉洁守纪之风)、争创“三个一流”(建一流队伍、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表率。积极推进组工干部学风的转变,加大组工干部学习压力,为组工干部创造集中学习、自学、外出考察等良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了组工干部的业务水平,丰富了组工干部在经济、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提升了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率先开展结对交友活动,每名组工干部与一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思想上、精神上、物质上对他们进行帮扶,每逢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组工干部都会为帮扶对子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大米、白面等慰问品,深受社会的好评。通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部门作风不断改进,组工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树立了组工干部创新求实、锐意改革、团结和谐、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也促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

  作风在一线转变——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排忧解难,真正让百姓满意,他们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活动。每年都围绕全市突破性工作,结合组织工作实际,通过研讨会的形式,为每名组工干部“量身定做”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活动转化为创新性的工作成果。积极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组织部长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等重点课题,深入乡镇(村)、街道(社区)、企业调研170余次,形成专题调研文章46篇。其中,《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20余篇调研文章相继在《领导科学》等国家、省、州级刊物上发表。组工干部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干部监督机制、党内帮扶机制、基层党建工作等重点课题,年均下基层调研300余次,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40余篇。2009年,建立党内帮扶机制2项,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7个,办好事实事517件,受惠党员群众达3000余人。基层调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推进了全市组织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和谐新敦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干部在一线考评——健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部门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不扎实,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2009年,市委在组织部成立了绩效考核办公室,重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以及业务工作等内容设计考核指标,加大突破性工作和重点性工作的权重,合理量化分值,注重指标的可行性和适度超前性,既在全市同类部门中做横向比较,更注重部门工作纵向的发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以日常督查和领导干部工作督查为主,建立了“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检查、平时常督查、年底看总评”的运行机制,注重考查各部门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务落实和工作情况,强化绩效考核的日常性监督,改变了以往“平时不算帐,年终凭印象”的状况。加强民主监督,增强考核工作社会参与度。组建了由绩效考核办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3支参与层面广泛、政治素质高的督查队伍,定期对各部门确定的重点突破性工作、机关作风建设等问题深入一线进行评估,打破过去“官评官”的传统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信与互动。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坚持督事和考人有机结合,严格依实绩进行奖惩。通过绩效考核,形成了以实绩论英雄,用民意评成败,靠事实说话,按制度办事的绩效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部门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09年,全市各部门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居、饮水、交通、医疗等八大类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3265件,受到群众的好评。年末民意测评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由2006年的80%提升到2009年的97%。

  问题在一线解决——抓好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为有效解决贫困党员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党员民生。2008年,他们率先在延边州启动了“党员关爱工程”。依托敦化党建网,自主开发了关爱党员网络服务系统,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党员关爱工程科技平台。将所有贫困党员的基本信息、困难信息、身体状况信息、所需帮扶信息全部录入到网络信息数据库中。采用磁条卡技术为全市898名贫困党员制发了党员“爱心卡”,通过网络刷卡,可以使各关爱帮扶单位及时准确掌握贫困党员的基本信息,根据实际提供帮扶服务,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搭建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以扶危济困为主要目的,在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泥草房改造等7个方面,制定了25项关爱贫困党员优惠政策。针对贫困党员年老多病、因病致贫等实际情况,将市医院、中医院、4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及部分中心乡镇卫生院确立为贫困党员定点医疗服务单位,780位贫困党员凭借“爱心卡”,可享受免收挂号费、往诊费,减免诊疗费用等优惠政策,并定期组织全市贫困党员进行健康体检。联系协调振兴大药房、善生堂连锁药店在市区和4个乡镇开设了7个贫困党员定点药店,搭建了非公企业和私营企业党员业主关爱党员的服务平台。健全三级网络。2009年,建立了贫困党员、街道社区(村)基层党组织、帮扶单位党组织互助互通的关爱帮扶三级网络,建立了1079个贫困党员帮扶对子,确保全市每名城镇贫困党员都有党组织和党员包保。截止目前,“党员关爱工程”共筹措爱心基金57万元,提供救助资金42.98万元,发放党员“爱心卡”924张,发放“爱心药箱”780个,城乡设立贫困党员定点药店7家,“党员义工服务队”为贫困党员服务1256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034件,使贫困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充分体现了党内的人文关怀。全方位、立体式、人性化的党员关爱体系受到党员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党员关爱工程”得到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新华社、吉林日报、延边日报、延边信息港等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创新在一线体现——探索干事创业的新招法。为努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高效、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队伍,他们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创新性地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创新领导班子考核机制。在深入基层对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时,更注重驾驭能力、领导水平、工作效能的考核。纵向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基层服务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横向通过绩效考核进行目标完成情况的量化评比和日常工作的跟踪考核,摸清、摸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挤出工作政绩中的水分。创新干部培养机制。严把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副科级后备干部实行差额选定,每三年进行一次公开选拔,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并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升综合素质,严把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门槛。采取“复式选任法”,全面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复式推荐”。对新提任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实行“二次推荐”。第一次推荐由本系统(单位)各层次人员根据副科级领导干部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采取“无记名投票推荐+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1:3比例实施“海推”。第二次推荐是综合“海推”情况,对得推荐票较集中的人选实施差额推荐,确定考察人选,进入考核环节。二是“复式表决”。凡因机构改革重新任职或特殊需要拟任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一把手”及下一级党委、政府党政正职的领导干部,必须先经常委会表决通过,再提交全委会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表决后,根据表决结果由相关部门履行相关任职程序。通过以上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水平。为有效破解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体制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功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他们在深入调研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街区体制改革工作。自2008年以来,对街道党建工作体制以及社区工作运行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街道实行“1+4”工作体制,构建了街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在社区推行“执议分设”工作运行模式,实现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和落实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工作的和谐统一;探索实行街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了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服务,提升了街道社区服务民生的工作水平,有效推进了街道社区工作的和谐发展。街道“1+4”工作体制、社区“执议分设”运行模式、“三支队伍”进社区等街区党建工作得到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街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三支队伍”进社区、社区“执议分设”运行模式已成为独具敦化特色的街区党建工作品牌。

  成效在一线检验——确保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实现《长吉图规划纲要》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他们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超前规划,强化人才培养、锻炼和储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党群类人才培养上,采取分类施教的办法,在全州率先实行了“菜单式”选学和“学分制”管理,解决了工学矛盾和学用脱节的实际问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在企业人才培养上,通过研讨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家队伍的现代经营理念,推进品牌经营策略,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农村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深入到田间地头,提高他们致富、带富的能力和把握市场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在实践锻炼上,采取上挂系统部门实践锻炼、异地挂职锻炼、基层一线工作锻炼、部门交流锻炼、实地调研锻炼等方式,让干部人才站在更高层次掌握新知识,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快速成长。目前,年均培养党政人才、企业人才、农村人才等各类人才7000余人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力推进了区域经济强市建设。2009年,在全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工作中,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创新招法,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以“固本强基工程”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市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了党支部,将19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党组织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架构。在额穆镇开展农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45名村干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以“素质提升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依托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学院、乡镇业余党校,建成覆盖城乡的党员创业培训基地86个。成立了“市直涉农部门科技人员讲师团”、“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讲师团”。全年对41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进行了培训。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400余人次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以“创业带富工程”为关键点,全力提高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富能力。开展“项目支书”、“项目主任”计划,鼓励村书记、村主任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带头创办致富项目,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目前,全市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村书记有170名,占村书记总数的57.4%,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村主任有126名,占村主任总数的58.6%。在党组织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兄弟正步入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典型在一线挖掘——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他们精心培育、努力挖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引领各项工作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基层认真指导,挖掘了江南镇卫生院党支部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向上级推荐。党支部书记、院长吴学军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树立了全省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2010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江南镇卫生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先进做法。渤海街利民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文化型”特色社区工作成效凸显。2009年12月7日,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燕明同志在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519期《文化大餐擦亮“利民”金字招牌》上作出重要批示:敦化市渤海街道利民社区注重文化建设,打造社区品牌,有鲜明特色,其做法有利于建设温馨家园,促进社会和谐,很有借鉴意义。民主街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东坤,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把工作当事业干,始终在平凡的工作中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她的带领下,中心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社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吉林省党建综合示范社区”等80余项荣誉称号。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燕明,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邓凯曾到中心社区就社区党建工作和“执议分设”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薛东坤同志的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学习先进,进一步激发全市社区工作者自觉投入到平凡工作岗位的积极性,我们专门拍摄了专题片《薛姐的故事》。2009年5月22日,市委作出了向薛东坤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薛东坤同志学习,并在各级媒体上宣传她的先进事迹。薛东坤同志的先进事迹被中国党建网、全国党建研究网、《社区党建》杂志、《吉林日报》、《新长征》等2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目前,电教片《薛姐的故事》已入选全省电教片,成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典型。薛东坤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亲民的工作方法为全市社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引领着敦化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

  经验在一线总结——营造事业发展的和谐氛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仅能够深入一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并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和宣传,为推动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科学设计、认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市级领导十带头,率先垂范;百名干部下基层,为民解难;千名代表出良策,凝心聚力;万名党员做义工,共铸和谐。),使科学发展观深入党心、民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谋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十百千万——打造敦化和谐生动局面》的典型经验相继在吉林省委简报和中央简报上刊发,并被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站、农民日报社等26家媒体转载,宣传了敦化人民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切实提升了敦化的知名度。为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我们深入实践,扎实工作,探索实行了“十字”工作法,(即:领导班子“硬”;干部队伍“强”;党员队伍“好”;工作体制“顺”;服务功能“全”;制度落实“严”;特色工作“亮”;管理模式“新”;街容街貌“美”;群众评价“高”。),促使街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有效推进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敦化市探索实行“十字”工作法——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相继在国研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新华网、中国网等20余家媒体上发表,为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思考与启示·深入“一线”才能让事业生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敦化市委组织部通过探索实行“一线工作法”,让干部“沉”到“一线”,砥砺作风,躬身基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把工作落实在一线,彰显了组织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推进了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倡导“一线工作法”,为组织工作在实践中实现自主创新带来了新变化,充分证明了一线出战斗力,一线出凝聚力,一线出发展力。他们的做法让我们很受启发,得出以下五点启示:

  启示之一——“一线工作法”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心灵纽带。战争年代里,我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依靠人民的力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这种“鱼水深情”淡化了。有些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和人民群众的沟通却少了。一些干部整日蹲守机关,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管不顾,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不闻不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潜滋暗涨。“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倡导“一线工作发”,就是要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去,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启示之二——“一线工作法”是改进工作作风的迫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工作不缺乏创新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措施,但是工作却不见起色。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在抓落实上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一线、付诸实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线穿”。工作仅凭会议上部署、文件上要求、工作中遥控是难以落实的,只有领导干部迈开双脚,亲临一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决策工作和领导工作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领导干部冲在第一线,站在最前沿,就是无声的命令,就会不言自威,干部群众就会不令而行,奋勇向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才能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启示之三——“一线工作法”是提升干部素质的必要手段。新的征程是我们成就未来光辉的新起点。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把危机转化成机遇,推进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做好善于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型干部,在理论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武装自己,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更要争做勇于实践的务实型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体察民情民意,切实解决民生问题。重大事情、重大问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真正做到抓落实不留余地、抓监督不留空白、抓整改不留死角,多做少说、甘于奉献,多做打基础、抓长远的工作,多做破难题、解民忧的实事好事。领导干部只有在一线锻炼,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才能无愧于人民。

  启示之四——“一线工作法”是转变党委部门工作职能的生动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党委工作部门职能必须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新形势下,面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政府,既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任由发展,而要积应对,主动寻找规律,探索改进办法,提出解决思路,切实解决到位。广大领导干部不能被动地等待服务,应该走出机关,走出单位,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工厂、企业、学校,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变纸上谈兵为积极参与,变指手划脚为亲身实践,把产业发展、企业生产运营、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各种突出问题解决在一线,以服务促提高,以服务求转变,以服务谋发展。

  启示之五——“一线工作法”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是全国上下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收官之年”。建设成就催人奋进,政府工作任重道远。凭心而论,制约突破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层出不穷,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突破发展的进程,迟滞突破发展的步伐,影响突破发展的质量。只有广大领导干部积极深入一线广泛调研,扎实工作,认真思索制约突破发展的机制和障碍,努力寻求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招法,着力解决影响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才能开创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才能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洪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