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信息港|新闻|供求|民生热线|旅游|交友|天气预报|金鼎大佛|六顶山

敦化信息网

敦化信息港|敦化新闻网|敦化信息网|民生热线
当前位置: 主页 > 敦化新闻

延边日报:“走转改”唱出动人的歌

时间:2011-11-14 17:28来源: 作者: 点击:
今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延边日报社广大编辑记者热忱响应,积极参与,以饱满的激情走向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园,活跃在新延边建设的最前沿,下沉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处,写出了一大

今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延边日报社广大编辑记者热忱响应,积极参与,以饱满的激情走向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家园,活跃在新延边建设的最前沿,下沉到社会生活的最底处,写出了一大批散发着“泥土芳香”、透射出生活热力的稿件,给党报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

“走、转、改”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记者走基层,展示的是党的形象,收获的是百姓信任。因此,在“走转改”活动中,编辑记者们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在选材方面,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所有报道围绕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大主题,围绕州委确定的“四大发展战略”和“三化三动”方针,充分反映百姓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实践,用身边鲜活的事例,讴歌新延边建设的新成就,感受基层百姓吃穿住行新变化,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女记者王春荣紧紧扭住“项目建设”、“投资拉动”这条主线,深入到珲春矿业集团八连城煤矿,在420米深的井下,耳闻目睹煤矿工人的劳动场面,和大学生采煤工促膝交谈,以真情实感采写出《千尺井下的精彩世界》一文,该文有血有肉,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大范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煤炭企业新形象,改变了人们对以往“煤黑子”的传统印象,文章引用工人自己的话说:“煤黑子”不黑了,工人体面劳动已成为现实。

在走基层中,记者们注重更好地理解党中央精神,把州委州政府发展战略送到千家万户,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如年轻记者华泰来采写的《农民生活因专业农场而改变》一文,反映了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朝鲜族民俗村80户农民从“有地种不上”、“有地种不动”的困惑到“有地多收益”的喜悦,农民的生活因专业农场而改变。体现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再如,体现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让农民尝到种地甜头的《大型机械成秋收主角》、《农机“当家”黄牛“看家”》等稿件,形象地阐释了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如今已被农业机械这一“种田好帮手”彻底颠覆。

在走基层中,普通群众成了主角。许多报道描绘了基层百姓心中的幸福和期盼:低保户解决了生活困难,棚户区居民住上了现代化新楼房,“暖房子”工程惠及民生,养老保障落到了实处……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栩栩如生,现场感强,读者如身临其境,衬托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走基层中,记者们通过与普通百姓面对面拉家常、聊日子、话收成,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重大民生举措的支持和拥护。人们提起住房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没有不念党和政府好的。

“走、转、改”处处发现开掘“新闻富矿”

基层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真正老师。

开展“走转改”活动,许多记者在实践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切实感悟到,基层是新闻生命的源泉,是记者成才的沃土。新闻工作者只有接“地气”,写作才有“灵气”,说话才有“底气”。在走基层的过程中,他们捕捉到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自己。

记者冯树伟深入到林区后,回来说,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想象不到棚户区改造带给林业人“住”的变化有多大。当在破旧低矮的棚户里住了几十年的和龙林业局职工搬进改造后的新楼房时,那份喜悦、那份感激让记者久久难以忘怀。人们争着抢着告诉记者,以前他们祖辈住的房子是“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那年月,房屋漏雨,门前臭沟,哪个姑娘愿意嫁到这种地方来?日子过得心灰意冷,哪里还有什么奔头。”如今,棚户区改造政策让山沟沟里的林业人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荒沟林场职工周先华说:从山沟棚户区到暖气楼,一般人家需要几代人、几十年时间,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步就跨出了十几年。今年70多岁的退休职工赵世友住在新楼房里恍如隔世,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记者:“你看现在多好,屋里亮亮堂堂,门口宽宽敞敞,看哪儿都舒心,看哪儿都亮堂,这幸福生活比蜜甜!”

写百姓生活,为时代放歌。敦化市渤海街红旗社区新兴家园的戈桂香老人,今年80岁了,整天哼着“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要高兴……”。不知内情的人不理解,80多岁的老太太,怎么天天那么乐呵呢。当记者走进这个八旬老妪并与她深入攀谈后发现,“高兴”是从老人心眼里迸发出来的。老人原来生活很艰辛,这老了老了却喜事连连,棚户区改造让她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新楼房,“五七家属工”落实政策,她又拿到了“老保工资”……有住房、有钱花,对老人而言,还有什么比“老有所养”更让人高兴的呢!

今年“十一”,正是延边大地秋收和建设工地收尾阶段,延边日报许多记者没有休息,他们舍弃外出旅游、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走农村、到厂矿、入工地、进军营,面对面采访百姓,零距离触摸生活,仅十月一日,就采写稿件20多篇。记者们走进延吉市朝阳川镇勤劳村、小营镇光明村、依兰镇平安村,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敦化市红石乡红石村;走进建设正酣的州庆献礼工程施工工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走进社区百姓家中;走进军营和公安官兵队伍。“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天,延边日报在一版刊发了整版的《国庆,记者走基层》报道和“心系基层群众,情牵秋收一线”整版画刊。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照片跃然纸上,真实感人,读者反响强烈。

年逾50的老摄影记者屈波,身体多病,本该好好休息,但他被“走基层”的浓烈氛围所感染,主动到农村去和农民一起秋收。他在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回了大量的新闻照片。由于身体不适,回来以后就病倒了,患了面瘫,但他无怨无悔。许多记者在深入“走基层”过程中,在进一步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记录他们的苦辣酸甜、眼见他们的工作实景后,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

“走基层”激活了记者的敏感神经,让他们找到了新闻的“根”。以前记者们坐在办公室,拿着材料冥思苦想,坐在电脑前东搜西索,总感觉下笔无力,语言乏味。“走”下去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原来缺的是对普通群众生活状态的深入了解,缺的是“源头活水”,缺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情。他们深深体会到,“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为了解决“为了谁,依靠谁,你是谁”的问题。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基层实践是新闻的第一现场第一源头,人民群众是新闻的第一坐标第一主角。只有扎根基层沃土,置身火热实践,新闻作品才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上,“基层”的含义要比原来理解的深,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万流归宗,不离基层。与基层群众“面对面”,马上就感到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事可写,好像打通了筋脉,浑身上下的新闻敏感都被调动起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