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七月的一天,我坐在家里看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看着看着,我忽然被片首一组总策划的人名所吸引,因为其中焦凡洪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 一九八六年的夏季,文联邢主席带我驱车前往图乌公路新立路段,去看望正在那里与官兵们日夜奋战在修路大军中的驻军81039部队政治处的焦凡洪部长。 一下吉普车,我就被焦大哥晒得黑铁塔似的幽默脸膛弄笑了......。 焦凡洪喜欢文学,至从部队换防进驻敦化以后不久,他就与敦化文联有了接触。他的军事文学理论文章写得很有深度,《人民日报》的文艺专栏副刊多次发表过他的文章。他本人擅长写小说,作品在《解放军文艺》等部队杂志上经常发表。 除此之外,我非常敬佩他的为人。在他的熏陶和带动下,81039部队至少有二十多名官兵参与文联的各项活动,有的战士还自愿向文联捐助活动经费。记得有一次,邢主席委派我与陈廷国去探望患病的市美术家协会的张桂兰老师(当时她供职于市科技馆从事科普绘画宣传工作),就是用这些捐款的一部分买的水果等食品。 [敦化信息港()] 一九八八年夏,焦凡洪临调走的时候,他和文友胡晓燕一起来到我的单位(市科协科技开发公司)特意向我道别,我当时非常感动,便挽留他在附近的一个叫宴宾楼的餐馆吃了一顿便饭。席间,想到人生旅途中从此就要分别,我们三人都很伤感。 去年秋季,我初学电脑,在百度的首页,我随便打出了“焦凡洪”三个字,点击后我查看到了焦大哥许多辉煌的业绩.....。 人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焦凡洪给我的印象正是如此。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去年元旦前夕,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怀旧的信。他从北京刚刚忙完全军业余文艺汇演工作回家后,一看到信便马上回复了我,信中还托我转达他对敦化文友的问候,同时诚挚地邀请我有空去沈阳他那里做客。 [敦化信息港()]
[敦化信息港()]
有人曾经说过,敦化弄文学的人(包括成名走出去的),大部分都离不开刘德昌老师的栽培。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我本人深知德昌老师对我的厚爱,不管是在爱好文学方面,或是在生活其他方面。
一九八七年夏天,吉林省作家协会准备到长白山搞一次文学创作笔会,时任延边州作协主席的刘德昌打前站来到敦化,他与敦化文联邢主席商量筹备接待工作的事宜。
德昌老师非常信任我为他办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给参加笔会的作家们登长白山备用一些食品,他委托我在敦化给作家们订做一些方便可口的糕点。我找到当时承包敦化市清真食品厂的老张师傅(张克礼),让其连夜赶制加工了一些蛋糕.锅米条.蜜三刀.核桃酥等六.七样食品,平均分装在三十多个食品袋中。第二天拿到文联后,德昌老师拍着我的肩膀夸我干得明白。
只可惜碰巧那次我家事缠身,遗憾地失去了与包括著名作家张笑天在内的三十余名著名作家一起登长白山的机会......。
最后一次与德昌老师相见是在一九九一年他来敦化3305工厂,当时他正在厂运输处二楼会议室给工厂的文学爱好者们讲课。
人生的路上,我是不会忘却德昌老师对我的那些支持与关爱,尽管我始终还只是一个嗜好文学的无名小草根. [本文出自敦化信息港()]
文学曾经让我拥有过许多虚幻的梦想,也给了我许多实实在在的真实而又温馨的回忆。 [本文出自敦化信息港()]
每当我从这些旧梦边擦身而过时,分明听到了那些笃爱文学事业的人们的笑声,眼前浮现的是属于这个季节的色彩和对未来生活的梦幻。
?>
(责任编辑:admin) |